日前,國際機場協會(Airports Council International,以下簡稱ACI)公布了2022年全球最繁忙機場榜單,以及全球機場貨運量Top10排名。
僅一家機場實現增長
據測算,2022年全球航空貨運量約為1.17億噸,同比2021年下降6.7%,較2019年下降1.7%。Top10機場貨運量總計約為3080萬噸,同比下降9.9%,貨量約占2022年全球航空貨運量的27%。在前10的機場中,僅路易斯維爾機場的貨量與2021年相比實現增長,其他9家機場均下跌。安克雷奇、路易斯維爾、仁川、臺北、邁阿密、洛杉磯、東京成田6家機場貨運量超過2019年水平,其中安克雷奇漲幅最大,達到26.1%。
第一名,香港機場:連續兩年排名全球第1,貨運量419.92萬噸,由于新冠疫情限制航班數量等原因同比下降16.4%。
第二名,孟菲斯機場:繼2021年后再次排名第2,貨運量404.27萬噸,同比下降9.8%。以孟菲斯機場作為主樞紐的聯邦快遞預測,本財年全球貨運需求將減少,貨運量預計將以低個位數增長。
第三名,安克雷奇機場:超越浦東機場排名第3,貨運量346.16萬噸,同比下降4.3%。但貨運量較2019年增長26.1%,在前10的機場中增速最快。
第四名,上海浦東機場:受到新冠疫情及供應鏈斷鏈等影響,貨運量311.72萬噸,在前10的機場中降幅最大,達到21.7%,排名下降一位至第4。
第五名,路易斯維爾機場:貨運量306.72噸,同比增長0.5%,是前10的機場中唯一一個貨量實現增長的機場,排名也上升一位至第5。
第六至第十名,分別為仁川機場貨運量294.6萬噸,同比下降11.5%;中國臺北桃園機場貨郵吞吐量253.8萬噸,同比下降9.7%,其中,中轉貨量124.4萬噸;邁阿密機場、洛杉磯機場及東京成田機場,貨運量與2019年相比均實現增長。邁阿密機場繼2020年后再次進入前10,臺北機場連續3年排名第7,其他三家機場貨運量及排名均出現下降。
航空客運前景比貨運市場更樂觀
國際航協最新商業信心調查報告顯示,航空業正經歷新冠疫情后的恢復期,行業前景普遍樂觀。客運市場的前景比貨運市場更為樂觀,預計客運需求將繼續強勁復蘇。82%的受訪者預計,未來12個月航空貨運的利潤表現將有所改善。
據國際航協統計,2022年全球航空貨運需求較2021水平明顯回落。按照貨運噸公里計算,2022年全球航空貨運需求同比下降8.0%(國際需求下降8.2%),與2019年相比下降1.6%。2022年全球航空貨運運力同比增長3.0%(國際運力增長4.5%),與2019年相比,運力下降8.2%(國際運力下降9.0%)。
經過近三年的疫情,到 2022年國際貨運需求在專用貨機(64%)和客機腹艙的(30%)的份額仍未恢復到疫情前的平衡比例。專用貨機的運力份額(55%)高于客機腹艙(41%)。2022年國際航空貨運需求下降了8.3%,略低于疫情前的水平,但國際貨運運力比2021年增長了4.5%。隨著旅游限制的取消和客運航班重返國際市場,國際 航協預計客運機隊的腹艙運力將全面恢復,專用貨機運力將恢復至更均衡的水平。
國際機場協會發布 2022 年到 2041 年世界機場交通預測,報告指出到 2041 年全球客運量預計將達到193億人次。全球機場預計將處理近2億噸航空貨物。美國和中國仍是兩個最大的市場,占全球貨運量的40%。全球機場將有1.538億架次飛機起降。美國、中國和印度將分別成為全球飛機起 降的主要市場,分別占全球飛機起降的23%、16%和4%。
國際航協理事長威利·沃爾什表示,面對諸多不確定性,與2021非比尋常的貨運需求相比,2022年全球航空貨運表現有所下降。主要經濟體政府通過給經濟降溫來對抗通脹的持續措施或將導致2023年貨運量進一步下降,預計將比2019年低5.6%。然而,這些措施對運價的影響仍需一些時間。好消息是,2023年航空貨運的平均收益率和總收入應遠高于疫情前水平,為未來一年或將面臨的挑戰性貿易環境提供一些緩沖。
分區域看,亞太航空公司2022年航空貨運需求同比下降8.8%(國際需求下降7.4%),運力增長0.5%(國際運力增長5.8%)。與2019年相比需求下降7.8%(國際需求下降3.9%),運力下降17.2%(國際運力下降12.2%)。
北美航空公司2022年航空貨運需求同比下降5.1%(國際需求下降6.3%),運力增長4.2%(國際運力增長4.9%)。與2019年相比需求增長13.7%(國際需求增長12.7%),運力增長8.2%(國際運力增長5.1%)。
歐洲航空公司表現在所有地區中墊底,2022年航空貨運需求同比下降11.5%(國際需求下降11.8%)。與2019年相比,需求下降8.7%(國際需求下降9.1%),運力下降16.5%(國際運力下降17.3%)。該地區貨運持續受到俄烏沖突的影響。(來源:澎湃新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