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最新數據統計,中國鐵礦石進口規模于2020年達到年度峰值,今年1-5月份創歷史同期最高,近年來占世界總進口量比例超2/3。
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,風電、光伏發電、核能、新能源汽車等清潔能源產業依賴于關鍵礦產的供應。目前,我國清潔能源產業發展迅猛,所需的關鍵礦產需求持續上升,但地質稟賦的不足,導致關鍵礦產的供應量依然不足。與此同時,受到多重因素影響,關鍵礦產的海外供應鏈的不穩定性增加,令清潔能源產業關鍵礦產全球供應安全面臨嚴峻挑戰。
關鍵礦產供應安全存在哪些挑戰?
1 鐵礦石巨頭獨占鰲頭,寡頭壟斷效益明顯
目前,一些關鍵礦產的供應集中于少數國家,生產集中在礦業巨頭企業,引發了安全擔憂。根據數據顯示,2013年~2022年國外平均生產集中度分別為鉑族元素99.9%、鈷97.4%、鋰90.1%、鎳95.2%。其中,鈷由剛果(金)生產的比例達到72%;鋰由阿根廷、玻利維亞和智利組成南美洲“鋰三角”地區的生產比例更是達到49%。另一方面,一些鐵礦石巨頭獨占鰲頭,對關鍵礦產的產出明顯控制,寡頭壟斷供應明顯。這些掌握礦業資源的國家和企業,一般通過收緊礦業政策、限制出口等手段,控制其他國家獲取礦產資源,增加礦石開采的困難和風險。
2 “黑天鵝事件”頻發,海外淘金多方位受限
除了壟斷,其他風險也在逐漸顯現,時有“黑天鵝事件”發生。近年來,非洲大陸地區沖突不斷,嚴重影響關鍵礦產的生產、運輸和貿易,極大限制生產流通。俄烏沖突、新冠疫情都曾給全球關鍵礦產的生產帶來嚴重影響,導致價格升高,拉升終端的成本壓力。此外,我國主要依靠南海航線、太平洋航線等海上運輸通道進行運輸,馬六甲海峽作為重要的運輸通道之一,易受到國際突發事件的影響,海上運輸通道的不穩定性較大。這些外在不確定性因素的存在,加大了關鍵礦產產業鏈、供應鏈中斷的風險。
3 關鍵金屬競爭加劇,海外供應阻力突增
近年來,清潔能源產業所需的金屬礦產市場競爭激烈,以美國、歐盟為主的西方國家愈發重視關鍵礦產安全,近年來加緊推出、調整關鍵礦產戰略,展開全球布局以應對供應鏈風險,比如2022年,美國、加拿大牽頭,與11個國際與組織,達成“礦產安全伙伴關系”(MSP)合作計劃,擬建立強大、安全的區域供應鏈;2023年,在G7會議上,歐盟和美國達成礦產金屬協議,等等。同時,西方國家不斷強化供應鏈伙伴關系,搭建能源與關鍵礦產國際聯盟、礦產安全伙伴關系、可持續關鍵礦產聯盟等各種圈子,以保障自身關鍵金屬供應。此外,一些西方國家頒布相關的法案,限制或禁止海外礦業投資,對我國關鍵金屬的海外供應產生了深遠影響。
面對未來礦產資源挑戰的解決方案
1.構建戰略性礦產資源的海外利益保護和風險預警防范體系>>>
在全球分工模式下,我國戰略性礦產資源價值鏈面臨嚴重的海外風險,包括資源對外依賴度、關鍵工藝依賴度以及海外礦產資源資產和業務安全等方面。全球礦業面臨貿易保護主義和資源民族主義的雙重挑戰。當前,西方發達國家通過金融、技術、產業等多種手段,控制全球礦產資源,嚴重影響了我國戰略性礦產資源的產業鏈、供應鏈、價值鏈和投資鏈安全與穩定,我國應盡快建立涵蓋多要素、多目標和多維度的海外利益保護與風險預警防范體系。
2.深化“一帶一路”合作,推動礦業高質量發展>>>
“一帶一路”建設促進地區經濟發展,也提升了當地對礦產資源的需求。很多沿線國家礦產資源豐富,成礦條件好,為礦業經濟合作發展創造了廣闊的空間。隨著我國“一帶一路”倡議的縱深推進,構建互利共贏的清潔能源產業關鍵金屬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關系,增強我國關鍵金屬供應鏈韌性。
3.提升礦業國際話語權和資源配置能>>>
全球礦業格局未定、多方爭霸之時,如何擁有更多的定價權、話語權是思考的關鍵。只有加快地質工作“走出去”步伐,積極參與國際合作,加入、對接、拓展關鍵金屬全球治理機制,同時加快構建我國自主可控的全球關鍵金屬保障體系,才能提升礦業的國際話語權和資源配置能力。
相關鏈接:
新百仕供應鏈管理(深圳)有限公司,系華商縱橫物流投資有限公司的下屬公司。致力于構建集商流、物流、資金流、信息流于一體的全球生態供應鏈平臺。公司充分整合資源,不斷探索、創新業務模式,業已形成較為完善的供應鏈服務體系,涉及鉭、鈮、鎢、鋰、鈷、鈹、錫、銅、鉛、鋅等小金屬、有色金屬礦產品進口與非金屬礦(高純硅砂、云母、黑色系花崗巖荒料等)進口。公司還積極開拓二手車及二手機械設備(包括采礦選礦設備、重型卡車、客車等)出口、農產品/水產品及各類工業制成品進出口等業務領域,為上、下游客戶提供綜合物流及供應鏈金融服務。